
021-54286005
Leica DCM8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全面了解3D表面測量學
全面了解
3D表面測量學
在工業和研究中,高精度表面分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確保材料和組件實現性能,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表面結構錯綜復雜,高傾斜度區域要求橫向分辨率達到數微米,而關鍵性微觀峰谷要求垂直分析達到亞納米級。雖然共聚焦顯微技術可以提供高橫向分辨率,但要實現亞納米級垂直分辨率,則需要干涉測量技術。
因此,我們將這兩種測量技術相結合,推出了多功能超高速3D表面測量系統 Leica DCM8—為您的所有測量觀察任務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優勢概覽:
功能多樣,精確性高—滿足您的表面測量需求
• 通過高清(HD)共聚焦顯微技術實現橫向分辨率、斜率求解和成像
• 通過高清干涉測量技術實現高達0.1 nm的縱向分辨率
• 通過明場和暗場顯微鏡方便地實現圖像攝取
• 四盞RGB高清彩色成像LED,應用范圍更廣
• 可使用三種方法測量厚薄不同的薄膜
• 配置和物鏡適用于您的樣品
快速、簡單、耐用 — 省時省力,節省資金,實現準確結果
• 無需準備樣品或切換儀器
• 數字高清共聚焦掃描快速、可靠
• 通過大視場和形貌拼接快速攝取大表面
• 直觀的2D和3D軟件,適用于數據采集和分析
功能多樣,精確性高 — 滿足您的表面測量需求
Leica DCM8將高清共聚焦顯微技術和干涉測量技術融合在一起,更添加了豐富的附加功能,使各種材料表面特性的精確再現變得便利起來。為滿足您的記錄需求,系統的內置百萬像素CCD攝像頭和4個LED光源提供非同凡響的真彩成像功能。
通過高清共聚焦顯微技術實現橫向分辨率
通過共聚焦技術,即使表面有著高達70°陡峭斜面或復雜形狀,也可以快速精確地繪制出輪廓 — 且不會破壞樣品。Leica DCM8中心內置140萬像素高分辨率、高靈敏度檢測器,可以查看共聚焦實時圖像,或同時查看共聚焦和明場圖像?旖莴@取全面的表面數據以及高對比度對焦圖像。另外,RGB共聚焦模式可實時提供高度分布,快捷程度令人驚嘆。
快捷
只需點擊按鈕,即可完成對樣品的垂直掃描,讓表面上的每個點都經過焦點。在幾秒鐘內,Leica DCM8便可沿物鏡景深的不同垂直點采集到多幅共聚焦圖像(必要時可自動調整照明)。隨后刪除離焦信息,生成詳細的表面形貌輪廓圖。
精確
共聚焦傳感器頭中無移動部件,大大提高了穩定性,降低了噪聲,從而可實現更高的分辨率。選擇高達0.95*的高數值孔徑(NA)和高放大倍率,可實現高達140 nm的橫向分辨率以及高達2 nm的垂直分辨率。因而,這種方法十分適合于眾多行業中的材料研究和質量控制,包括汽車、微電子、醫學設備和航天等行業。
* 使用空氣以外的其它介質可實現更高的數值孔徑(例如,水、油、甘油等浸液)
上圖所示為掃描圖像 晶片表面 金屬表面
使用高清干涉測量技術實現縱向分辨率
對縱向分辨率的要求高達0.1 nm時,Leica DCM8干涉測量模式是絕佳的不二之選。該系統能夠分析平滑、超平滑和超級拋光表面,只需一臺系統,便可實現廣泛的應用。為滿足包括反光表面分析在內的不同需求,我們提供大量的高品質干涉測量物鏡(5x、10x、20x、50x放大倍率)。
多種選擇
根據樣品形貌,可在三種干涉測量模式中進行選擇:垂直掃描干涉測量術(VSI)(也稱為白光干涉測量術(WLI))適用于光滑至粗糙度適中的表面;移相干涉測量術(PSI)適用于極度光滑的表面;擴展PSI(ePSI)適用于擴展Z分析范圍。對于粗糙度適中的拋光表面,VSI是進行高速測量的理想選擇。與共聚焦模式類似,逐步對樣品進行垂直掃描,這樣表面上的每個點均可經過焦點,且大的干涉條紋對比出現在表面上每個點的焦點位置。通過檢定狹窄條紋包絡的峰值,可獲得每個像素位置的表面高度。
在不到3秒的時間內,PSI和ePSI可以亞納米分辨率獲取超級拋光和超光滑表面的紋理參數(例如光滑如鏡面的圓晶硅片)。為達到這一高分辨率,逐步對聚焦的樣品進行垂直掃描,每一步都精確至波長的幾分之一。輪廓成形算法可生成表面的相位圖,而相位圖可通過解卷繞步驟轉換成對應的高度分布圖。
晶片表面干涉測量掃描步驟
→
通過明場和暗場顯微鏡方便地實現圖像攝取
除了共聚焦和干涉測量形貌分析之外,Leica DCM8還提供明場和暗場成像功能,無論是彩色或黑白,圖像攝取都非常簡單。明場可通過真彩圖像使您快速掌握樣品材料表面和實際位置的整體概況。而暗場有助于識別樣品的表面細節,例如,明場照明難以辨認的刮痕或顆粒。
陶瓷表面
四盞RGB高清成像LED,應用范圍更廣
Leica DCM8內置四盞LED:藍色(460 nm)綠色(530 nm)、紅色(630 nm)和白色(置中550 nm)。增加可用的顏色數(從而有更多可用波長)可以擴展應用范圍。例如,如果正在處理的是半導體晶片和光致抗蝕劑,由于這些樣品對藍光敏感,因此圖像攝取時可以選擇只使用紅光燈。
超銳利全彩圖像隨手可得
RGB LED結合高清CDD攝像頭,使Leica DCM8能夠生成相當于500百萬像素攝像頭的超銳利全彩圖像。通過依次脈沖點亮LED,系統可以在每個像素中記錄全彩信息。使用帶拜爾(Bayer)濾鏡的標準彩色攝像頭時,普遍無需色彩插值。樣品的圖像分辨率和對比度因而得到提高,實現晶瑩剔透、生動逼真的視覺效果。白色LED可使白光干涉測量術得到進一步提升。LED平均使用壽命極長,大約可達20,000小時,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優點。
可使用三種方法測量厚薄不同的薄膜
Leica DCM8提供三種不同的厚度測量技術:共聚焦模式、干涉測量模式和光譜反射計模式。共聚焦和干涉測量技術可用于測量透明層或透明箔的厚度,亦可用于測量層基底表面或層-空氣界面的厚度。厚度測量選項有單點、輪廓和形貌。選配的光譜反射計對于基底上的單層和多層箔、膜或薄層的測量效果佳,還可處理復雜結構(基底上多達十層的結構)。運用該技術還可有效測量10 nm至20 μm的透明薄膜。
配置和物鏡適用于您的樣品
光學品質
Leica DCM8采用享譽世界的共聚焦、明場和暗場物鏡,放大倍率從1.25x至150x,適用于各種不同的工作距離,可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需要以高橫向分辨
率分析樣品,徠卡還提供高數值孔徑的油鏡可選。針對透明層之下的表面分析,徠卡帶修正環的專用物鏡可進行透層調焦。
精選的物鏡核心部件 — 手工拋光鏡頭
此外,我們還提供放大倍率為5x、10x、20x和50x的各種多反射率(MR)干涉測量物鏡。這些尖端的多反射率物鏡:
• 可匹配樣品反射率,讓系統得到干涉條紋對比度,全力獲取各種樣品的表面特性
• 便捷的補償系統可在發生熱漂移時發揮作用
物鏡轉盤
為每項任務提供稱心如意的光學部件
徠卡公司的光學專家還研發出了多反射率(MR)低放大倍率物鏡,可用于共聚焦和干涉測量,進一步提高系統的靈活性,讓您的投資獲得大收益。如果您需要以極高的精確度執行重復作業,徠卡還可為您提供單反射率(SR)物鏡,這種物鏡經過專門優化,具備良好的測量和成像性能。
干涉測量物鏡示例
根據需要量身配置
我們的電動載物臺和立柱系列使大型樣品的處理變得極為方便,完全不再需要準備樣品或手動調節。Leica DCM8可配置的的電動載物臺尺寸為300 x 300 mm(包括XYZ操縱桿控件),Z立柱高可達1 m。如有其它要求,可聯系我們,商討定制配置。
適合于各種樣品的手動和自動載物臺系列
Leica DCM8采用流線型設計和微顯示器掃描技術,傳感器頭無移動部件,因此在過程控制應用中能夠方便地集成到其它系統中。為確保結果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可根據實際空間將Leica DCM8安裝在工作臺頂部或落地式防振臺上。如有必要,甚至還可以將設備倒置安裝。
快速、簡單、耐用 — 省時省力,節省資金,實現結果
在任何應用中,可靠、精確地確定表面特性都是先決條件,但在制造業中,為避免造成生產過程中斷(成本巨大),速度同樣至關重要。Leica DCM8可快速獲取表面數據和圖像,操作簡便。直觀的軟件令分析變得更加簡單,耐用的設計確保長久的使用壽命和低持有成本。
無需準備樣品或切換儀器
共聚焦顯微技術和干涉測量技術相結合,明場和暗場成像功能錦上添花,使您從此無需再為不同的分析而費時切換儀器 — 只需輕輕一按,便可解決!它與其它表面特性測定方法的不同之處還在于,由于采用非接觸式掃描,因而無需準備或破壞樣品,便可以精確描繪大多數樣品的輪廓圖。從我們全面的物鏡產品系列中選擇工作距離適宜的物鏡,并搭配正確尺寸的載物臺和立柱,便可輕松適應不同尺寸的樣品。
快速、可靠的數字高清共聚焦掃描
Leica DCM8采用基于硅基鐵電液晶(FLCoS)的高清微顯示器技術,可實現無振動掃描,得到高再現性結果。這項創新技術在傳感器頭內部具有一個快速切換裝置,無需使用移動部件。該設計可確保極其穩定的結果和優異的噪聲消減,達到精確度和再現性令人驚艷的測量性能。不僅采集速度極快,還可實現實時共聚焦(每秒共聚焦幀數高達12.5),讓您以更高的效率直接處理實時圖像。另外,由于傳感器頭中沒有移動部件,大大提高了儀器的耐用性,在超長的使用壽命期間基本無需維護。
通過大視場和形貌拼接快速攝取大表面
Leica DCM8采用內置高分辨率CCD攝像頭,提供超大視場(FOV)。一次可攝取更多樣品表面,有助于優化工作流程效率。
一覽無遺
在工業組件質量控制中,不僅要求對樣品的較小區域進行高分辨率測量,還要求對較大區域進行快速掃描。為滿足這一需求,Leica DCM8提供了超快速XY形貌拼接功能。在該模式中,可自動拼接所攝取的3D模型,組成遠大于單個視場的形貌圖像。表面數據會顯示一個大表面區域的高精度無縫模型以及對焦的紋理,同時又保留了較小區域的原始光學屬性?筛鶕䴓悠繁砻娴膸缀涡螤(從完全平整的表面到彎曲起伏的形貌)輕松應用不同的拼接算法。
直觀快速的軟件,適用于數據采集和分析
Leica DCM8使用LeicaSCAN軟件進行控制。該軟件功能強大,基于圖標的界面可快速、直觀地進行數據攝取和分析。LeicaSCAN 軟件提供多種預定義程序,在需要進行大量測量時,只需一鍵操作即可完成。另外,可使用多測量程序(MMR)快速準確地從不同XY位置攝取測量值,在相同位置重復測量,評估演變情況以及獲取統計信息。
簡化復雜的3D分析
我們選配的LeicaMap軟件為高級3D分析提供全面豐富的表面參數和3D轉換,包括:步級高度和載重比、區域表面紋理參數(ISO 25178、EUR 15178)、橫截面輪廓的主參數和粗糙度參數(ISO 4287)、傅里葉分析、分形分析等等。在研發部門和實驗室中,LeicaMap尤其可在離線表面特性測定或生產過程中的近線控制方面大顯身手。
快速2D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攝取和測量3D數據之外,常常還需要進行詳細的2D分析。為滿足該需求,也可為Leica DCM8搭載應用極廣的LeicaApplication Suite(LAS)軟件。LAS將系統的2D分析能力從普通的面積測量擴展到復雜的自動幾何分析。
LeicaSCAN 軟件
常規技術參數
測量原理 | 非接觸式3D雙核光學成像輪廓測定法(共聚焦和干涉測量) |
功能 | 高清成像、高清3D形貌、輪廓、坐標、厚度、粗糙度、體積、表面紋理、光譜分析、色彩分析等 |
對比度模式 | 高清共聚焦、高清干涉測量(PSI、ePSI、VSI)、高清明場彩色、明場、暗場、實時高清RGB共聚焦 |
樣品高度 | 標準型:40 mm;包括可調立柱:150 mm;根據要求可提供更高的樣品高度 |
物鏡 | 共聚焦、明場和暗場模式下,放大倍率1.25×至150×;干涉測量模式下,放大倍率5×至50× |
物鏡轉盤 | 6位手動式物鏡轉盆/6位電動式物鏡轉盆 |
載物臺掃描范圍(x、y、z) | 垂直:z=40 mm;水平:XY=100 x 75 mm(標準),或=300 x 300 mm。根據要求,可提供更大的載物臺 |
垂直掃描范圍 | 共聚焦40 mm,PSI 20 mm,ePSI 100 mm,VSI 10 mm |
照明 | LED光源:紅色(630 nm),綠色(530 nm),藍色(460 nm)和白色 |
圖像采集 | CCD黑白傳感器:1360 x 1024像素(全分辨率);黑白35 FPS真彩/共聚焦:3 FPS(全分辨率),10 FPS(半分辨率),15 FPS影像共聚焦 |
樣品反射率 | 0.1 % - 100 % |
尺寸和重量 | 長 x 寬 x 高 =573 mm x 390 mm x 569 mm;重量:48 kg |
工作條件 | 溫度:10°至35°C;相對濕度(RH)<80%;海拔高度<2000 m |
隔振 | 有源或無源(來源:成貫儀器) |
再現性 (50x 放大倍率) | 共聚焦/VSI:誤差 = 0.003 mm(3 nm);PSI:誤差=0.16 nm(0.00016 mm) |
精確度 (20x 放大倍率) | 開環:相對誤差<3%;閉環:誤差<20nm |
共聚焦模式
物鏡放大倍率 | 1.25× | 2.5× | 5× | 10× | 20× | 50× | 100× | 150× |
數值孔徑 | 0.04 | 0.07 | 0.15 | 0.3 | 0.5 | 0.9 | 0.95 | 0.95 |
視場(μm) | 14032 x 10560 | 7016 x 5280 | 3508 x 2640 | 1754 x 1320 | 877 x 660 | 351 x 264 | 175 x 132 | 117 x 88 |
光學分辨率(X/Y)(μm) | 3.5 | 2.0 | 0.94 | 0.47 | 0.28 | 0.16 | 0.14 | 0.14 |
縱向分辨率(nm) | <3000 | <350 | <150 | <30 | <15 | <5 | <2 | <2 |
典型測量時間 | 3 - 5 s |
干涉測量模式
物鏡放大倍率 | 5× | 10× | 20× | 50× |
數值孔徑 | 0.15 | 0.30 | 0.40 | 0.50 |
視場(μm) | 3508 x 2640 | 1754 x 1320 | 677 x 660 | 351 x 264 |
光學分辨率(藍光)(X/Y) (μm) | 0.94 | 0.47 | 0.35 | 0.28 |
光學分辨率(白光)(X/Y) (μm) | 1.12 | 0.56 | 0.42 | 0.33 |
縱向分辨率(nm) | PSI<0.1;ePSI <1.0;VSI < 3.0 | |||
垂直掃描速度(μm/s) | VSI/ePSI:2.4 – 17 μm/s(來源:成貫儀器) | |||
典型測量時間 | PSI:3 – 6 sVSI:10 s;ePSI:30 s |